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旅游资讯 > 广州老街西湖路 夜市里看老广的市井百态

广州老街西湖路 夜市里看老广的市井百态

唐海 发布时间:2013年01月26日 来源:南方日报
  

  今天的西湖路,部分骑楼下的大红色“拆”字显得格外抢眼。最近,西湖路也因这个字而又一次受到社会关注。对于老广来说,这条老街到底意味着什么?封藏着怎样的历史记忆?最近,走访西湖路,在繁华商铺和密集的居民楼中,我们仿若搭乘一部时光机,在美丽的灯光幻影中搜罗答案。

  最早花市:迎春花市

  和西湖路有关的名词,“迎春花市”不得不提。根据有关史料记载,迎春花市,源于古代广州的花市、夜花市。南汉时期,海珠区(俗称“河南”)一带是种植花木的地方,现在,海珠区的滨江路还有“花洲古渡口”石碑为证。

  花市源于明万历年间,当时芳村的花棣(今花地)已成为花木产区。后来,在今中山路和北京路交界处出现夜间花市,使越秀花市成为广州历史最长的花市。老广州熟悉的西湖路一带花市已经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,它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,时称“花圩”。

 

点击进入下一页
 

  广州花市的历史已相当久远,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南汉时期,广州南郊就已出现专业种花出售的花农,到明清之际,在广州老城的七个城门下已形成花农卖花的经营性“花墟”花市。一年一度的除夕花市,就是由此逐步形成的。但真正有意识地作为迎春花市,约成型于清代的中期。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发扬花市的传统,1956年将分散于各街巷的点档集中到太平路(今人民南路),用竹竿搭成牌楼,名曰:迎春花市。从腊月廿七、八到除夕夜,一连三天三夜。从 60年代初开始,分区开设花市,花档多达2000个。此外,越秀公园、文化公园、烈士陵园、流花湖等大小公园,也在春节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、花会,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除夕“迎春花市”是广州特有的节日民俗,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,是精神文明与民俗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,象征着吉祥如意、生活美满,是深受人民喜爱的民族文化。

  西湖路花市的前身是“双门底”花市,1956年就开始承办花市,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花街,几十年来已形成了一个文化品牌。据明末清初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记载,明代五羊门(今黄沙后道谊园处)对岸有称花渡头者,“广州花贩载花入城,从此上舟”。十九世纪的咸丰、同治年间以后,逐渐发展成为年宵花市,成为广州人年卅晚的重要节目。当时即使是抗日战争时期,也依旧人来人往,穿西装的“东山少爷”和穿旗袍的“西关小姐”也去花市凑热闹。现在越秀区每年的花市仍然是在西湖路举行。